第(2/3)页 天鹤道长神色无比凝重,带着门内先天高手上前,门下弟子守住道观,并未前去。 加上宁休,一行七个先天武者齐齐上前,在肃杀的军阵前驻足。 千人军阵气势汹汹,精良铠甲,手持长枪,并且在军阵上空凝聚了一团凌厉杀伐之气,与先天武者的剑意刀意像似,却更显肃杀。 三人成众,千人成军,浩浩荡荡的军队上空,原本游离不定的天地元气好似陷入了泥潭,宁休几人被军阵气势锁定,难以引动天地元气。 师傅说先天高手是千人敌,万军从中过,但眼前这些士兵每个都算是三流好手,而且带队的统领也是先天,凝结后的军势可以轻易镇压数位先天高手,使其无法借用天地之力。 更不用说宁休的灵感中,那群投靠朝廷的江湖人中有七个先天武者,那端坐马车中的徐凤云更是有种深不可测之感。 哗啦啦! 宁休等人眼前忽然让开一条道,四周军士齐齐半跪,一个样貌阴柔冷冽的人从马车缓缓走下。 那人鹰顾狼视之相,一身斗牛服,肩披大氅,身后跟着七个先天高手和十来个太监。 见到此人的第一眼,宁休脑海中忽然闪现一些记忆,自己在宗室生活时曾见过此人,那时他不过是一个只会点头哈腰的小太监,多年不见,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征兆督公,千军随行,修为突飞猛进。 徐凤云看了宁休一眼,似乎认出了他,嘴角微微翘起,却又转身拿过蚕丝绫帛。 “咱家见过皇宗亲,多年不见,您是越发清明强健了。” “徐公公客气了,如今你身为督公,为我皇室征兵伐寇,鞠躬尽瘁,实在辛苦。” 徐凤云闻言微笑,又展开黑牛角轴道:“青城派道人听旨。” 青城派几位道人当即跪下:“贫道听旨。” 这道圣旨并非下给宁休的,但除却宁休和宣旨的徐凤云,其余人纷纷低头跪下。 见宁休不跪,徐凤云也不多言,念道: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今蒙国,不义之师,以对垒之时,行苟且之事,遣兵入宋,大兴土木之变。 化外之地,不知礼数,罔悖仁德,欲窃国之神器。所过之处,饿莩流离,黎首生民,暴露如莽,白丁黔首,哀鸿遍野。 然大国有德,念及苍生,本不以计较,但以贼心不死,占秦陕、破兰州、攻童川,进东广汉,陈重兵于边关,致华夏苍生于不顾。 朕有贤能,是以仁德,咨天下江湖英豪,不谋而共生,不召而自至,惩扬贼之恶,扶雄兵之怒。 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,令青城派弟子火速赶赴前线,浴血杀敌,保卫河山,以守我大宋疆土。 钦此!” 徐凤云口齿清晰,语气铿锵有力,震人肺腑,声音完全不似一般太监的尖锐难听,念完圣旨后收卷了一些,“接旨吧,道长。” 松木道人几人面面相觑,最终把目光集中在天鹤道长身上。 “张天师青城山道观第十七代传人,张天鹤接旨,谢圣主隆恩。”天鹤道长说着,将圣旨双手捧在手中,又默默扫了一遍,确认无误。 “起!” 一声令下,千军起身,盔甲清脆的撞击摩擦声响起,声势浩大。 “既然已经接旨,那便清点人数,即日启程,莫要延误战机。” 徐凤云倒是奇怪,这青城派竟然如此识趣,没有一点反抗的意思,这样一来倒是兴致少了许多。 不过…… 这个赵宁是怎么回事? 第(2/3)页